2023年11月24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司法厅联合召开全省调解工作会议,灵宝法院作为全省法院系统2家单位之一,党组书记、院长梁森林以《创新“三三”工作法,坚定调解工作法治自觉》为题,就调解工作先进经验作交流发言。这次发言,是灵宝法院继今年以来,在全省法院工作会议、全省法院执行工作调度会议之后,第3次在全省会议上作先进典型发言。
近年来,灵宝法院贯彻河南省高院工作部署,在三门峡中院坚强指导下,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将调解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始终,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推动“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万人成讼率从2021年的79.76降至今年的72.46,案件总量稳步下降,整体工作全面提升。
主动作为,用好“三个平台”。一是用好府院联动平台。积极融入“党委领导、府院联动、多元化解、法治支撑”工作格局,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及时调处重大、紧急、群体性矛盾纠纷。梳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盲点,联合行业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16个,推动完善社会治理机制。二是用活社会治理平台。依托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网格调”,5个人民法庭民调指导员、66名法院法治副书记和71名乡村贤达,对接全市15个乡镇、376个村(社区)和2个产业园,包片包乡到人,整合资源“乡镇调”,发挥优势“乡贤调”,专业会诊“法庭调”,做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层级解纷。三年来,180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三是用足诉调对接平台。5个人民法庭、15个行业调解组织、32个基层治理单位、71名特邀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设立诉调专员,对接综治中心,打通线上线下调解联动堵点。三年来,诉前调解分流案件9759件,调解成功率65.58%。制定诉调对接工作方案,譬如,与公安局对接,现场调处交通事故责任纠纷251件;与人社局对接,415起劳动报酬纠纷解决在始发。
发挥职能,突出“三个抓手”。一是抓细专门培训。“走出去”,选拔26名骨干法官组成“法官讲师团”,联合司法行政部门,集中培训、定向培养、交流授课、个别指导,凝聚市、乡、村三级人民调解力量。“请进来”,定期邀请人民调解员到法院旁听庭审,制发常见纠纷业务指导案例,任命部分人民调解员作为陪审员,参与非本人调解案件的审理,提升业务能力。二是抓实专项活动。夯实“枫桥强基”工程,突出基层原创,持续发挥五亩法庭指导民调“龙乡范本”示范效应。开展“双学双争”“无讼村、无讼社区”创建活动,对32个行政村村规民约“法律体检”,每月对人民调解员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组织“调解沙龙”,助推乡风文明。三是抓好专题宣传。常态化开展“法律六进”,到案发地、田间地头、庙会集市巡回审判,将司法服务触角向村组、社区、企业园区、重点行业延伸。开展“请您当法官”互动式庭审89期,精选百姓身边典型案例,万名群众现场旁听,数十万人观看直播,调解一案,教育一片。
实质化解,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案件分流“快”。提供诉前引导、法律指导、信访疏导“一站式”诉讼服务,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家事、物业、交通事故、小额债务等纠纷,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诉前调解方式。适合调解的,诉调分流;调解不成的,及时立案。二是突出案件质效“好”。强化“诉讼到我为止”理念,优化审判组织框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调解贯穿诉讼全过程,周通报、月考核,定期评选“案件调解之星”。强化庭务会、专业法官会议、审委会“三会讨论”,对案件层层把关,精准研判。案件调撤率50.76%,同比上升4.94个百分点,一审服判息诉率93.69%,同比上升2.95个百分点。三是突出沟通协调“畅”。针对多发高发案件背后存在的社会治理问题,及时预警,发布年度司法审判白皮书,呈送诉情简报、辖区万人成讼率成因报告,提出法律意见和处置建议。三年来,发送司法建议107份,提供司法指导56次,推动“无讼村居”创建和基层治理专项整治9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