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法院网讯 “在手机上微信上也能调解办案,省时又省力,咱法院真是处处为当事人着想啊!”2019年10月17日,原告王某和工友秦某在灵宝市人民法院签完调解协议后,对该院法官灵活、高效的工作作风赞不绝口。
2019年10月16日,王某因孙某拖欠其2000多元工资款又一直联系不到其本人,将孙某起诉至灵宝法院。接到这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后,该院民事审判 庭法官何冠军、书记员彭钿惠有点发愁:孙某是外地户口,工作又频繁变动,居无定所,对法院诉状和传票等法律文书也置之不理。在承办法官的一次次电话沟通、释法明理下,孙某明白了拒收法律文书的后果,终于同意配合工作。书记员彭钿惠及时添加了孙某微信,在确定被告身份后,将法律文书以拍照形式微信送达对方,并收到了孙某的回复确认。
在承办法官的努力下,原、被告达成一致和解,书记员随即打印好和解协议笔录,再次拍照微信送达给被告,被告也同意确认该和解方案,原告也随即签字同意。一起标的不大的劳务合同纠纷得以成功调解。
与此同时,与原告一起参与该起案件调解的另一位工友秦某也提出被告拖欠他1488元工资款,由于迟迟联系不到孙某,这位工友也准备立案起诉。得知这一情况后,何法官趁热打铁,立即帮助秦某完成了网上立案,由书记员继续与被告孙某进行沟通协商,最终孙某也同意年底前偿还秦某的该笔工资款,最终也与秦某通过微信达成了调解协议。
从人工送达、邮局邮寄法律文书到如今电子送达法律文书,人民法院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灵宝法院结合实际,努力做好调解前挺、诉前解纷,特别是充分利用手机微信功能,使微信送达、指尖办案也成为现实,大大减少了当事人的舟车劳顿,同时有效减少了法院的办案经费,将司法便民、利民的理念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