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法院网讯 “啥?要被拘留?法官您等等,我父兄不懂法,这两年咱法院执行力度大,我早已经了解了,这起纠纷我们有责任,我愿意替我父兄还债,这就将钱打给你们……”同是一家人,面对五千余元的执行款,父兄强烈抵制、久拖不还,而弟弟态度诚恳、积极主动,一家人为何两种态度?
原来,两对父子石某、石某某,张某、张某某,四人本是同村村民。2014年,两家因为烤烟房设备权发生争执厮打,石某、石某某被打伤。后经灵宝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刑事判决,张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15年,石某、石某某分别就民事赔偿问题向该院提起诉讼,经审理,该院依法判决张某、张某某赔偿32783元,后判决已生效。看似问题已经解决,但是麻烦却刚刚开始。张某一家对于民事赔偿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这起纠纷并非一方挑起,现在张某某已经受到刑事处罚,凭什么还要进行民事赔偿?就这样,张某一家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义务,石某、石某某遂向灵宝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灵宝法院执行干警依法向张某一家送达执行通知书,但其仍不履行。2017年10月17日,该院依法扣划张某银行存款27694元,执行款只剩下5089元迟迟不予赔付。该院执行五组负责人潘卫星深信在“温情模式+威严模式”的处理下,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张某、张某某一家居住在该市五亩乡某村,住所较为偏僻,先不说能否找到张某一家,蜿蜒盘旋的山路就让干警们晕车难耐。潘卫星多次带领五组干警前往张某家中,数次直奔扑空、蹲点未果,张某一家以无声的抵抗诉说着强烈的不满。日前,执行干警再次得到消息,张某已回家中,打工有收入可供执行,干警立即驱车前往某村发现张某,但张某家属情绪十分激动,频频阻挠干警。执行干警当机立断,决定依法将张某拘留。
正当执行干警将张某押送车上时,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于是,出现本文开头一幕。原来,在外打工的张某次子,得知父亲要被拘留后,急忙打电话过来,请执行干警留情。于是,这笔拖延已久的5000余元执行款全部履行完毕。至此,两起民事赔偿案件圆满执结。
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阶段,灵宝法院通过在高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被执行人信息、巡逻车流动宣传法院执行案例、各网络平台发布执行工作实时动态等举措,在市区积极营造浓厚的执行舆论氛围。“父兄欠债次子还”,这不仅体现出该院采取的执行宣传措施有效果、执行力度震慑人心,更体现出老百姓对执行工作的逐步认知、了解、理解与配合。相信在不断进步的法治环境下,“老赖”们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执行难、难执行”的问题终将早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