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法院网讯 岁月匆匆而过,蓦然回首,我已走过35年的时光,这35年的时光中产生了许许多多难忘的事情,有快乐的、伤心的、害怕的、难过的、遗憾的等等,不少已被流水般的时光冲的模糊,可有一件事使我怎么也忘不掉,这就是读书。
读书是通往梦想的途径,读书让我得以明镜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唯一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就是望远镜,书就是一盏明灯,让我看的更远、更清晰。
记得在200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一个人住在单位的宿舍,天气冷冷的,坐在被窝里拿起一本《曾国藩的家训》,看了起来,看到最后我记住了一句话“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这句话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大,而西方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标管理,包括我们现在都在追求一个目标,说实在话西方的目标管理很好,但是我们回头想想,你会发现西方人得抑郁症的人很多,我觉得这和目标管理有关系,他要达成某个目标,达成了很快乐,但是快乐是短暂的,接下来就会有另外一个目标,而达不成就会很痛苦、很焦虑,大家看我们中国的儒家是没有目标的,儒家永远讲的是过程,你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痛苦,因为有一个高考指挥棒,所有的努力就为一个目标,他要是奔着这个目标去就会很痛苦,现在人讲十年苦读,读书为了什么,是为了高考,其实读书是为了人生,他为了读书这个简单的目标,他就很痛苦,你看曾国藩在这本书里写了一句话“不问收获,但为耕耘”,你要奔着这个收成去,你一路都很焦急,你就会患得患失,你就会百里行程九十半,大胆将成九魔还世,意思是你越是一件事到最后的时候,剩下100里走了90里,剩下10里是最容易失败的,为什么呢,因为成果眼见舵手可得,你的心态就变了,决定一件事情是你的心态,你的心态一变,命运就开始变了,你的气场就随之变了,你怨天尤人、你患得患失,长期以往反过来你会天有人怨,所以儒家注重的是一个过程,问耕耘不要问收获,它教会我们恒的方法,一般大家认为不抛弃、不放弃就是恒。曾国藩讲恒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注,专注的做事情,为什么呢,因为目标会动摇你的信心,会决定你的气场,而专注是你来决定你的,而不是他来决定你。从这本书里我明白了一个恒字。
从此,每读一本书都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也就成为我最难忘得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