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法院网讯 在法院,每天都可以看到一线办案法官在七尺审判台前的忙碌,一次次铿锵有力的法槌音回响在耳边,七尺审判台上是法官放飞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这里有每一位法官的追求,有无限庄严,也有着千钧的责任,在这里,可以传递公平正义的力量,在这里,可以弘扬真善美。
随着5月1日实行立案登记制度的实施,大量民事案件的增加带来了案多人少间的碰撞,院领导和综合部门法官全部参与办案,真正体会到领导在办案中考虑问题的高度与适用性缘于一起离婚案件。党组成员、副院长蔺淑华让我配合她调解一起离婚案件,在没有接触到双方当事人时,她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多年没有在审判一线办案,我相信凭借自己多年做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阅历的优势,案件在没有安排开庭前,我想为经手的每一起案件做个庭前调和者,我不怕麻烦,不要让当事人觉得法院是冷冰冰的,要把调解工作做到当事人的心坎上,通过我们与群众交心、谈心来解开当事人的“心结”,真正做到消除一起矛盾,树立一份和谐,用多次交谈来修复破碎的家庭,乃至亲朋、邻里等之间的纠纷,我不主张急于开庭,对于离婚和邻里纠纷案件要多次进行调解,别动不动就开庭,每个人都讲面子,庭审中在证据面前把人的品质和道德痛斥的一览无余,没有台阶下的情绪会让矛盾升级,能庭下调解的案件,我们不要嫌麻烦,审判台上有法官的威严,但我宁可做审判工作程序前的矛盾清理员,我帮你们做好庭前大量的调解工作,为案件进展做好铺垫,理顺矛盾症结以便更好更快的审理。”聆听着蔺院长对案件的高度认识和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我敬佩至极,不由得对平日工作中的唐突和没有耐心感到惭愧,或许是年轻的缘故,或许因为手中案件数量的不断上升,总觉得调解时间会占用审理案件的多半时间,调解不成立马确定开庭时间,时间会有点赶,恰恰忽略了“调解”的真正内涵。都说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唯有老百姓的矛盾解开了,那才叫顺应民情民意。
王某和陈某是一对80后夫妻,双方生有一女,王某因与陈某以感情不和、与公婆之间矛盾升级为由提出离婚,在调解过程中蔺院长安抚他们的情绪,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分头做调解工作,从细节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面对面调解,到背对背了解两个人的脾气和秉性,从其双方父母年龄和自己相仿的角度称对方为孩子,她说:“你们和我的孩子一样大,尽管已经为人父母,但婚姻中还没有学会为彼此担当,经营婚姻需要时间的磨合。孩子,你作为儿媳,要学会尊敬公婆,父母公婆健在是幸福,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接着,她又对被告陈某说:“女儿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把女儿交给你,是让你付出更多的爱和关心,要为妻儿遮风挡雨。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要计较小礼小结,在妻子和父母中间要架好和谐的桥梁,不要制造矛盾……”蔺院长从担当、包容、孝道、爱和彼此奉献到感恩父母等多角度做着夫妻俩的工作,一个晌午过去了,调解的声音此起彼伏,熬干了嗓子,磨破了嘴,却未见成效,双方坐在椅子上都沉默着,但没有一方先开口认错。
看到此情景,蔺院长说:“今天调解,我了解了你们彼此的真正矛盾症结所在,我希望你们回去后都冷静再考虑一下,婚姻不是儿戏,不是说好就好,说散就散,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你们也有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完整的家,每个人的脾气都不一样,吵架更在所难免,夫妻朝夕相处,要懂得包容、理解对方,多沟通,要对家庭负责,三天后,我还在这个地方等着你们的到来。”蔺院长先后对该案做了四次调解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调解圆满成功。
在审判一线拼搏着的法官们,有40%是女法官,都已为人妻、为人母,面对百余起案件加班加点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与关爱,胸中多了一份成熟与豁达,能忍着委屈笑迎当事人,俯下身子做调解,矛盾在她们的一颦一笑间溅落,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滋润着苛求公正的期盼,她们将法理与情理相融合,让刚性的法律展现出柔性的美,蔺院长是我们审判一线女法官的代表,面对问题不回避,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承担起调解工作任务,我们怎能不为此感到骄傲。
多少次眼前闪过法官攥起拳头宣誓的场面.告别昨日的懈怠,用汗水浇灌希望,告别昨日的散漫,用行动打造理想,选择了大海,就乘风波浪,选择了蓝天,就展翅翱翔。承诺,不做懦弱的退缩,不做无益的彷徨。是啊,任何情绪都是暂时的,摆在法官面前的一个个案件容不得半点马虎。
法院领导首先是一名法官,卸下繁杂的行政事务,拿起案卷,真正实现角色回归,将审判力量充实到办案一线,充分发挥指导示范作用,既有效带动了一线法官的办案积极性,也增强了法院干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缓解了案多人少的工作局面。
我们应该向身边的法官学习,在大量民事案件面临审限短、任务重、人员匮乏的工作环境下,他们对工作的激情和对审判事业的热爱一直都在,尽管民事案件纷繁复杂、耗时费力,调解一起案件的工作量是裁判一起案件的十倍甚至更多,但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所以才能永葆这种司法为民的热情。
岁月即使流失,法官的执着一直都在,做法官的成就感或许很微小,但却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伦理理念看似陈旧、俗套,却可以弘扬善行,净化心灵,说再多的道理,在无形中却传递着巨大的道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