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服务百姓的窗口,也是展现法院审判工作的一个亮点,更是是筑牢一线法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桥梁,除了要熟练掌握审判工作流程和做好更多便民利民的工作外,还要努力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认认真真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法院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以真诚的服务态度去化解那些家长里短,扯不断理还乱的矛盾纠纷。长期在诉讼服务中心工作,毫不夸张地说,自己不知不觉练就了一双会倾听的耳朵,性格也平稳了许多,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第一时间打开诉讼服务中心的大门,以真诚的服务态度和微笑的面庞出现在办公桌前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凭借女性的细腻与耐心,在接待当事人过程中,我深知与当事人之间言语沟通与相互间的理解是多么重要。对于不断上升的离婚案件,在农村,很多风俗习惯在婚姻案件中起着规范性作用,作为法官,就必须入乡随俗,当双方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法律就是当事人心态平衡的调节器,对症下药,观察细节给调解打下良好基础,许多案件的症结往往在情不在理,在人不在事,对于赡养案件,我给老人的儿女常说一句话是“父母不易,将你们拉扯大,让父母在晚年也省省心”往往一句话可以换来兄弟姊妹间义务与和睦,用感情之声传孝道之音,引导子女“以孝为荣”的自觉观念,在处理相邻关系时,一句“与邻为善”往往可以换来邻里之间的和谐,用与邻为善的博爱之心去缝补彼此隔阂,一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往往换来朋友之间的和气。受理小额经济纠纷时,用诚信、宽容的力量引导双方理性诉讼,化干戈为玉帛,虽然语言俗套却可以弘扬善行。
这个世界少了谁都可以,但困顿的群众来法院倾诉后如果能得到我们的疏导,会过的更好,我们的存在感就在于他们需要帮助,虽然我在平凡的立案窗口,不能亲自审理案件,但在行动上真诚的付出和言语上平实的阐释,就会给以后案件处理奠定好的基础,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当事人真切感受到法律的温暖,也许百姓不会说“温情司法”的效果所在,但在百姓心里有着一个标杆,他们会记住你的一个微笑,一次倾听,一些阐释与疏导,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司法温暖。
法官不是官,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胸前法徽上闪闪的天平代表公正的神圣,我们不仅要让当事人相信法律,更相信法官的人品。阳光是温暖的,作为法官,应该坚持温情司法,让当事人打一个温暖、受尊重的官司,理解当事人的心情,体谅当事人困难,在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措施上,让阳光司法真正暖到百姓心窝。
即使岁月流逝,我们依然要牢记“吃百姓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来换位思维,要以高效热情的服务理念接待好群众,让我们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态度履行好法官的职责,让诉讼服务更合百姓身更贴百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