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学习身边的榜样智成锁心得体会
作者:司法警察局 卢登全  发布时间:2013-12-20 14:37:32 打印 字号: | |
  智成锁,男,现年47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洛阳市栾川县司法局白土司法所所长,兼任白土镇调委会主任。1983年11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调任白土司法所工作,1998年任司法所长至今,2004年开始先后兼任镇综治办主任、信访办主任。

   一、心系职责 不辱使命 攻坚克难创调解佳绩

  “服务群众是天职,干好工作是本职”。在调解工作中,智成锁视百姓为衣食父母,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把人民调解当成解自家人心里疙瘩的有效手段,无论当事人背景、性格如何,他都会用尊重的态度倾听他们的陈述,用包容的胸怀接纳他们的想法。今年4月份,智成锁在矛盾纠纷排查中得知,某村群众因不满某矿业公司占地赔偿,组织了50余名群众到县里上访。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即向镇领导作了汇报,之后驾车抄近路赶往县城。在县政府门前等候上访群众。群情激昂的群众看到满头大汗的智成锁时,都愣住了,一名组织者对他说:“智所长,这事你就别管了,我们找县政府说理去。”他掷地有声:“既然这件事情我知道了,我就要管,帮大家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我领着你们上访,县里解决不了,就到市里。”在智成锁耐心的劝说下,群众同意调解。随即,他把大家和企业方都叫到旅馆,动之以情,晓以利害,几乎磨破了嘴皮子,嗓子都说哑了。经过三天三夜艰难的调解,企业方与群众代表达成了30.7万元的赔偿协议,一场剑拔弩张的群体性上访事件通过他的耐心、诚心化解了,群众满意了,政府放心了。

  二、身先士卒 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保社会平安

  智成锁同志从事工作十几年来,从没有因调解不力或不及时,导致当事人上访和民转刑案件发生,创造了全镇群众赴市级以上单位“零上访”的记录。与此同时,安置帮教、普法宣传等其他司法行政工作也同样是他的工作重点,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他不顾身体的虚弱,坚持与帮教对象促膝长谈,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教措施,按期到各中小学校上法制教育课,只要是按要求落实的工作,他从没有耽误过。为了加大普法宣传的效果,为了释解人员坚定生活信心,几年来,他跑遍白土镇的沟沟岔岔,从来没有消极过,懊悔过。他总是说:决不能因为我工作不到位,使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受损,也决不能因为工作落实不力,使一些特殊群体得不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2011年秋,他到辖区一名刑释人员张某家走访,得知张某想创业。随后的十几天,智成锁带着张某一起考察项目,一遍遍地筛选,最后选定经营折叠自行车。张某家庭困难,他就协调镇劳务所,用自己的工资在信用社为张某担保5万元小额贷款。如今,张某的生意蒸蒸日上,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智成锁也充满了感激,逢人便说:“没有智所长,就没有我的新生”。

  三、勇战病魔 不忘群众 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

  常年起早贪黑的工作,智成锁同志积劳成疾,不幸病倒了。2007年3月11日,他身体不适,在领导和家人的劝说下到县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患上食道癌,生命悬于一线。家人连夜送他到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住院不到20天,他瘦了30多斤,身体非常虚弱,但他仍然放不下镇里的工作,一次次通过电话了解乡域民事纠纷情况,家人不理解,说,“你不要命了”。他说:“只要有一起纠纷未解决我就安不下心养病,这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精神力量呀。”2007年七月份,正处于恢复阶段的智成锁不顾单位领导和家人的劝阻毅然要求上班。

  开始上班的他身体消瘦,体力透支,当身体不适时就赶快服些药品,该吃饭用餐时就食用些医嘱特殊食品充饥,但工作上仍然毫不含糊,仅一个月,智成锁就拖着病体妥善解决了5起纠纷案件,看到他疲惫的样子,当事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看人家智所长为我们的事费的劲,我们还有啥说的呢,一切听智所长的吧”。

  按照医生的嘱咐,智成锁每三个月必须到医院复查一次。2009年7月16日是该复查的日子,这天一大早,智成锁同志正准备去复查,突然看见白土街某诊所门口围了一百多人,他急忙带领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看到诊所门口放着一具女孩的尸体,围堵人员个个怒目圆睁,大吵大闹,有人扬言要砸了这个诊所,原来是女孩在这家诊所输液后突然病重不治而亡,家里人找到诊所不依不饶,一场大规模群体性械斗一触即发。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很快街道被围得水泄不通。      

  了解情况后,他忘却了病痛,迅速展开调解工作,但当事人一方坚持索要巨额赔偿,一方坚持无过错,拒绝赔偿,双方无法达成协议,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当天深夜,智成锁同志在当事人双方之间来回奔波十余小时后,虚弱的身体明显吃不消了,但当事人双方仍然僵持不下,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第二天凌晨时分,他实在支持不住了,悄悄吃了点药,咬紧牙关再次对当事人逐个进行了新一轮的调解工作。在他坚持不懈的劝说下,双方的态度终于有所缓和。他趁热打铁,提出了补偿意见,经过几番工作,终于在凌晨5点多达成补偿协议。一场险些激化的群体性事件,经过二十一个小时的调解终于成功化解。

  作为司法所长,他不嫌担子重,作为一名调解员,他甘于奉献,乐于吃苦,一心扑在工作上。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经常主动向各村了解治安情况。为了能及时成功地解决纠纷,无论天气好坏、时间早晚,无论酷暑严寒,不论是自己身体状况如何,总能及时到达现场,甚至一天跑两三个点调处纠纷,骑摩托车往返几十公里,顾不上吃饭吃药,持续工作10多个小时。他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多年来,他勤奋学习,踏实工作,始终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廉洁自律、爱岗敬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承担着一份崇高的职业信念与社会责任,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篇章。

  在平凡艰苦的岗位上,智成锁同志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也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认可。近三年来,智成锁同志连续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河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洛阳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 “洛阳市人民政府特殊贡献人民调解员”等荣誉。2001年至2011年连续十一年受到栾川县县委县政府表彰,获得“栾川县优秀信访工作者”、“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优秀民调员”、“平安建设先进工作者”、“稳定先进工作者”、“反邪教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法制日报、河南法制报、洛阳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曾多次报道他的事迹。2012年9月13日,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身边的榜样——全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践行者”系列报道对智成锁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展播。同时,智成锁同志参加全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后,他的事迹受到全省各地市各届人士的聆听与好评,社会反响强烈。他坚韧不拔的工作毅力,踏实敬业的工作热情,公平正义的坚定立场,忠诚为民的友善情怀,是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最基层干警最真实的写照,践行了一名司法行政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精神。
责任编辑:刘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