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法院网讯 3月1日上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全省法院“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月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立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法院常务副院长郝东亚主持会议。省法院副院长田立文、谢德安、孔志、史小红,执行局长曹卫平出席会议。全省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法院设分了会场,灵宝市人民法院领导班子及中层正副职在灵宝法院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省法院副院长谢德安对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随后由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新生、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茂、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宋海萍和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庞景玉作了表态发言。
张立勇院长指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关系社会信誉建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政法委、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的通知,对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2月8日,最高法院也下发了《关于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紧急通知》。这充分说明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办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省法院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开展好这次集中办理月活动,把它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关心农民工的生产生活,努力解决他们工资被拖欠问题。
张立勇院长强调,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付出了艰辛劳动,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目共睹,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爱。目前,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建筑、采掘、制造业流水线及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干的多是苦、累、脏、差、险、重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的工作,可以说挣的都是血汗钱。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微薄收入得不到及时兑现的情况依然时常发生。若诉诸法律再讨不到说法,受侵害的不仅是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还会破坏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损害人民法院的形象,甚至动摇党和国家的执政地位。最近不少大城市出现了“民工荒”问题,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也与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工资时常被拖欠,不敢或不愿出来打工有一定的关系。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近亿人口中有7000万农民,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在我省农村占有相当比重。全省法院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带着深厚的感情,妥善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好农民工参与城乡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来抓。
张立勇院长要求,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每一起案件得到依法妥善办理。一是感情要真。动真情,有实感,树立“平民意识”,以真诚态度尊重、理解农民工,善待、帮助农民工,最大程度地彰显和实现司法的人民性。二是力度要大。要采取法律允许的一切手段,确保每一起案件都得到及时审结、限期执结。三是行动要快。要在公正的前提下,做到快立、快审、快结,最大限度挽回农民工损失。四是方法要活。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做工作,依法妥善审理和执行好每一起案件,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五是效果要实。各地法院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严禁图形式、走过场,决不能敷衍了事,不负责任,随便报几个案件应付上级,一定要一件一件排查,逐案建立台账,摸清底数,查清情况,分析拖欠原因,因案制宜,因案施策,穷尽一切手段和措施,充分及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会后,灵宝法院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此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研究制定了具体举措。